您好!欢迎来到贵州省律师协会官方网站! 今天是:
留言咨询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搜索
搜索

贵州省律师协会

贵州律师网 贵州律师网
banner banner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
头条 | 推动“中国之治”进入新境界——党的十八大以来持续推进全面依法治国述评

行业资讯

行业资讯

资讯分类

活动专题

贵州律师网

贵州律师网

贵州律师网

联系我们

贵州省律师协会
邮编:550081
电话:0851-85872448(兼传真)
邮箱:gzslsxh@126.com
网址:http://www.gzsls.com
地址:贵州省贵阳市观山湖区长岭北路6号大唐•东原财富广场六栋20楼

头条 | 推动“中国之治”进入新境界——党的十八大以来持续推进全面依法治国述评

  • 分类:行业资讯
  • 作者:贵州省律师协会
  • 来源:新华社
  • 发布时间:2022-09-21 09:21
  • 访问量:423

【概要描述】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解决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面临的一系列重大问题,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确保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全面依法治国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统筹推进。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引领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不断健全,法治中国建设迈出坚实步伐,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进一步发挥,党运用法治方式领导和治理国家的能力显著增强。

 

“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

 


“任何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



 



2021年12月3日,山西农业大学太谷校区的大学生们在老师的带领下诵读《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条文,共同参与国家宪法日“宪法晨读”活动。每年的全国“宪法宣传周”,全国各地开展形式多样、各具特色的宪法宣传活动推动学习宪法深入人心、落地生根。


 



 

在天津市津南区海河故道公园民法典主题长廊,市民在讨论主题长廊展板上的法律案例(2020年8月20日摄)。新华社记者 孙凡越 摄

 


时光回溯,党的十八大闭幕后不久,习近平总书记出席首都各界纪念现行宪法公布施行30周年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明确提出:“要更加注重发挥法治在国家治理和社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为子孙万代计,为长远发展谋。党中央以前所未有的决心、举措和力度推进全面依法治国。



 



2014年10月,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开启大幕。“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第一次镌刻在党的中央全会的历史坐标上。习近平法治思想,第一次系统、全面地展现在世人面前。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在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征程上树起一座新的里程碑。



 



2020年11月,党的历史上首次召开的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将习近平法治思想明确为全面依法治国的指导思想,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推进全面依法治国作出战略部署。



 



习近平法治思想,在新时代波澜壮阔的治国理政实践中应运而生,并在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中创新发展,日益成熟完备,为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实现美好法治愿景提供根本遵循,注入不竭动力。



 



“通过!”



 



2020年5月28日,北京人民大会堂,在经久不息的掌声中《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诞生。



 



作为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被誉为“新时代人民权利宣言书”,是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重大标志性成果,对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具有重大意义。



 



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无不以法治为依凭、用法治作保障、由法治来贯彻。



 



高举思想旗帜,推进伟大事业。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法治中国建设作出顶层设计和重大部署。



 



2021年初,中共中央印发《法治中国建设规划(2020-2025年)》。在这份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个关于法治中国建设的专门规划中,迈向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路线图”清晰可见——



 



到2025年,党领导全面依法治国体制机制更加健全,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更加完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初步形成。



 



到2035年,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基本建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基本形成……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本实现。



 



《法治中国建设规划(2020-2025年)》与《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21-2025年)》《法治社会建设实施纲要(2020-2025年)》构建起法治中国建设的“四梁八柱”。



 



“一规划两纲要”,确立了“十四五”时期全面依法治国总蓝图、路线图、施工图,标志着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的总体格局基本形成。



 



制定出台《关于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进一步深化司法体制和社会体制改革的实施方案》,推动司法改革向着建设公正高效权威司法制度的宏伟目标扎实迈进;防止干预司法“三个规定”的印发,为领导干部、司法机关内部人员等干预司法增设“高压线”,司法机关依法独立公正行使职权制度保障愈加完善;依法治省(市、县)委员会全面设立,加强各地法治建设的组织领导、统筹协调……



 



十年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顶层设计和法治实践相结合,不断提升法治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效能。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看,小江豚游过来了。”



 



一到夏天,在湖北宜昌葛洲坝下游江段,成群的江豚开始活跃起来,“拖家带口”,逐浪嬉戏。



 



“微笑精灵”江豚的成群出现得益于长江生态的持续改善,伴随着长江保护法等一系列保护措施的严格实施,这一江段的江豚家族连年“添丁”。



 



制定长江保护法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确定的重大立法任务。党的十八大以来,生态环保立法加快步伐,实现从量到质的全面提升,为生态环境治理提供强大助力。


 



 

重庆市巫溪县检察院联合陕西省镇坪县检察院组成的跨区域联合行动小组在鸡心岭地区给辖区居民宣讲林业生态保护知识(2020年4月22日摄)。新华社记者 黄伟 摄

 


法者,治之端也。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涉及很多方面,在实际工作中必须有一个总揽全局、牵引各方的总抓手,这个总抓手就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



 



从建立宪法宣誓制度,设立国家宪法日,到国歌法、国旗法、国徽法构成落实宪法规定的国家象征与标志重要制度;从通过新中国历史上首部民法典,到审议通过监察法、国家安全法、外商投资法等重要基础性法律……



 



党的十八大以来,截至2022年9月,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新制定法律70件,修改法律238件,通过有关法律问题和重大问题的决定99件,作出法律解释9件。迄今现行有效法律共293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日臻完善。



 



公平正义,国之基址。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必须坚持公正司法。



 



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要依法公正对待人民群众的诉求,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决不能让不公正的审判伤害人民群众感情、损害人民群众权益。



 



“原审被告人聂树斌无罪!”



 



2016年12月2日,最高人民法院第二巡回法庭,历时21年的聂树斌案沉冤昭雪。党的十八大以来,司法机关坚持实事求是、有错必纠,聂树斌案、呼格吉勒图案、张玉环案等刑事冤错案件得到依法纠正。



 



问题出在哪里,改革就指向哪里。



 



司法体制改革紧紧牵住司法责任制这个“牛鼻子”,“让审理者裁判、由裁判者负责”的体制机制更加完善,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建立健全错案发现、纠正、防范和责任追究机制,司法机关面貌一新,司法公信力、审判质效显著提升。


 



 

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贡山县人民法院法官邓兴背着国徽与同事们跨过怒江(2019年8月30日摄)。为方便居住在高山峡谷里的农村群众,邓兴和同事们一起背着国徽,组建巡回法庭。每年足迹遍及50多个村镇,行程近万公里。新华社记者 江文耀 摄

 

最高人民法院巡回法庭实现管辖范围全覆盖,被群众称为“家门口的最高人民法院”;全面建成运行审判流程公开、庭审活动公开、裁判文书公开、执行信息公开四大平台,让公众知情权有更多的实现渠道;加强新时代检察机关法律监督,推动履行“四大检察”职能……

 



 

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班玛县人民法院工作人员在解答当地牧民群众的法律咨询(2021年8月7日摄)。班玛县地处高原,山大沟深,群众居住分散。近年来,班玛县人民法院深入各乡镇,将巡回法庭搬到森林、草原,在牧民家门口提供诉讼服务,还通过以案说法、模拟法庭等形式,开展法律咨询、法治宣传。新华社记者 张龙 摄

 

改革举措环环相扣,步伐进一步加大、力度进一步加强,守护好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法治建设从法律体系向囊括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各环节的法治体系全面提升。

 

“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体现人民利益、反映人民愿望、维护人民权益、增进人民福祉落实到全面依法治国各领域全过程。”



 



一切为了人民,这是法治中国的目标指引。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用法治维护人民权益、保障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凝聚起全体人民的法治信仰。



 



2021年10月的一天,在上海工作生活多年的黄慧欣喜万分。在上海市公安局长宁分局江苏路派出所,她为户籍在外地的孩子申领到一张身份证。



 



上海推出的“跨省通办”项目,为长三角区域内户籍居民异地工作、学习、生活提供了更加便利的服务。



 



法治为经济社会发展赋能,推动“中国之治”迈向更高水平。



 



全面清理“奇葩证明”为群众减负,严格规范执法让权力不再“任性”,落实重大行政决策程序、加强行政决策执行与评估……法治政府建设换挡提速,依法行政成为各级政府鲜明印记。



 



曾经,“门难进”“事难办”,老百姓对司法机关望而却步怎么办?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要坚持司法为民,改进司法工作作风,通过热情服务,切实解决好老百姓打官司难问题,特别是要加大对困难群众维护合法权益的法律援助。”


 



 

在福州市市民服务中心公安交管便民服务窗口,汽车租赁企业代表在办理业务(2019年8月26日摄)。新华社记者 宋为伟 摄

 


聚焦老百姓的“急难愁盼”,一项项司法改革举措直击靶心。



 



立案登记制改革破解群众“立案难”,截至今年6月,全国法院累计登记立案13837.17万件,平均当场立案率达到95.7%。2017年7月至2022年6月底,全国检察机关共立案公益诉讼案件67万余件。



 



人民法院宣告“基本解决执行难”,依法保障胜诉当事人及时实现权益;检察机关公益诉讼更好保护社会公共利益,守护人民美好生活;公安机关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提升执法公信力迈出新步伐;健全完善“人人可享”的现代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推进法律服务均等化、多元化、专业化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司法执法机关立行立改,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对法律的信仰、对法治的信心。


 



 

安徽省合肥市经开区明珠居委会法律援助律师在给明珠小学的学生们讲解宪法知识(2018年12月3日摄)。新华社记者 郭晨 摄

 

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推动各地方各部门清理证明事项2.1万多项,有效解决了“奇葩证明”“重复证明”等问题。

 



 

河北衡水市人民检察院检察官助理刘学敏在衡水中学为学生们讲解宪法知识(2020年12月4日摄)。新华社记者 王民 摄

 


全面实行“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建立健全国家工作人员学法用法制度,制定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实施农村“法律明白人”培养工程,“七五”普法顺利完成,公民法治素养明显提升。



 



……



 



法治兴则民族兴,法治强则国家强。



 



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法治中国、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持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越走越宽广。


 

头条 | 推动“中国之治”进入新境界——党的十八大以来持续推进全面依法治国述评

【概要描述】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解决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面临的一系列重大问题,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确保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全面依法治国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统筹推进。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引领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不断健全,法治中国建设迈出坚实步伐,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进一步发挥,党运用法治方式领导和治理国家的能力显著增强。

 

“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

 


“任何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



 



2021年12月3日,山西农业大学太谷校区的大学生们在老师的带领下诵读《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条文,共同参与国家宪法日“宪法晨读”活动。每年的全国“宪法宣传周”,全国各地开展形式多样、各具特色的宪法宣传活动推动学习宪法深入人心、落地生根。


 



 

在天津市津南区海河故道公园民法典主题长廊,市民在讨论主题长廊展板上的法律案例(2020年8月20日摄)。新华社记者 孙凡越 摄

 


时光回溯,党的十八大闭幕后不久,习近平总书记出席首都各界纪念现行宪法公布施行30周年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明确提出:“要更加注重发挥法治在国家治理和社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为子孙万代计,为长远发展谋。党中央以前所未有的决心、举措和力度推进全面依法治国。



 



2014年10月,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开启大幕。“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第一次镌刻在党的中央全会的历史坐标上。习近平法治思想,第一次系统、全面地展现在世人面前。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在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征程上树起一座新的里程碑。



 



2020年11月,党的历史上首次召开的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将习近平法治思想明确为全面依法治国的指导思想,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推进全面依法治国作出战略部署。



 



习近平法治思想,在新时代波澜壮阔的治国理政实践中应运而生,并在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中创新发展,日益成熟完备,为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实现美好法治愿景提供根本遵循,注入不竭动力。



 



“通过!”



 



2020年5月28日,北京人民大会堂,在经久不息的掌声中《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诞生。



 



作为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被誉为“新时代人民权利宣言书”,是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重大标志性成果,对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具有重大意义。



 



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无不以法治为依凭、用法治作保障、由法治来贯彻。



 



高举思想旗帜,推进伟大事业。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法治中国建设作出顶层设计和重大部署。



 



2021年初,中共中央印发《法治中国建设规划(2020-2025年)》。在这份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个关于法治中国建设的专门规划中,迈向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路线图”清晰可见——



 



到2025年,党领导全面依法治国体制机制更加健全,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更加完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初步形成。



 



到2035年,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基本建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基本形成……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本实现。



 



《法治中国建设规划(2020-2025年)》与《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21-2025年)》《法治社会建设实施纲要(2020-2025年)》构建起法治中国建设的“四梁八柱”。



 



“一规划两纲要”,确立了“十四五”时期全面依法治国总蓝图、路线图、施工图,标志着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的总体格局基本形成。



 



制定出台《关于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进一步深化司法体制和社会体制改革的实施方案》,推动司法改革向着建设公正高效权威司法制度的宏伟目标扎实迈进;防止干预司法“三个规定”的印发,为领导干部、司法机关内部人员等干预司法增设“高压线”,司法机关依法独立公正行使职权制度保障愈加完善;依法治省(市、县)委员会全面设立,加强各地法治建设的组织领导、统筹协调……



 



十年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顶层设计和法治实践相结合,不断提升法治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效能。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看,小江豚游过来了。”



 



一到夏天,在湖北宜昌葛洲坝下游江段,成群的江豚开始活跃起来,“拖家带口”,逐浪嬉戏。



 



“微笑精灵”江豚的成群出现得益于长江生态的持续改善,伴随着长江保护法等一系列保护措施的严格实施,这一江段的江豚家族连年“添丁”。



 



制定长江保护法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确定的重大立法任务。党的十八大以来,生态环保立法加快步伐,实现从量到质的全面提升,为生态环境治理提供强大助力。


 



 

重庆市巫溪县检察院联合陕西省镇坪县检察院组成的跨区域联合行动小组在鸡心岭地区给辖区居民宣讲林业生态保护知识(2020年4月22日摄)。新华社记者 黄伟 摄

 


法者,治之端也。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涉及很多方面,在实际工作中必须有一个总揽全局、牵引各方的总抓手,这个总抓手就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



 



从建立宪法宣誓制度,设立国家宪法日,到国歌法、国旗法、国徽法构成落实宪法规定的国家象征与标志重要制度;从通过新中国历史上首部民法典,到审议通过监察法、国家安全法、外商投资法等重要基础性法律……



 



党的十八大以来,截至2022年9月,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新制定法律70件,修改法律238件,通过有关法律问题和重大问题的决定99件,作出法律解释9件。迄今现行有效法律共293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日臻完善。



 



公平正义,国之基址。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必须坚持公正司法。



 



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要依法公正对待人民群众的诉求,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决不能让不公正的审判伤害人民群众感情、损害人民群众权益。



 



“原审被告人聂树斌无罪!”



 



2016年12月2日,最高人民法院第二巡回法庭,历时21年的聂树斌案沉冤昭雪。党的十八大以来,司法机关坚持实事求是、有错必纠,聂树斌案、呼格吉勒图案、张玉环案等刑事冤错案件得到依法纠正。



 



问题出在哪里,改革就指向哪里。



 



司法体制改革紧紧牵住司法责任制这个“牛鼻子”,“让审理者裁判、由裁判者负责”的体制机制更加完善,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建立健全错案发现、纠正、防范和责任追究机制,司法机关面貌一新,司法公信力、审判质效显著提升。


 



 

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贡山县人民法院法官邓兴背着国徽与同事们跨过怒江(2019年8月30日摄)。为方便居住在高山峡谷里的农村群众,邓兴和同事们一起背着国徽,组建巡回法庭。每年足迹遍及50多个村镇,行程近万公里。新华社记者 江文耀 摄

 

最高人民法院巡回法庭实现管辖范围全覆盖,被群众称为“家门口的最高人民法院”;全面建成运行审判流程公开、庭审活动公开、裁判文书公开、执行信息公开四大平台,让公众知情权有更多的实现渠道;加强新时代检察机关法律监督,推动履行“四大检察”职能……

 



 

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班玛县人民法院工作人员在解答当地牧民群众的法律咨询(2021年8月7日摄)。班玛县地处高原,山大沟深,群众居住分散。近年来,班玛县人民法院深入各乡镇,将巡回法庭搬到森林、草原,在牧民家门口提供诉讼服务,还通过以案说法、模拟法庭等形式,开展法律咨询、法治宣传。新华社记者 张龙 摄

 

改革举措环环相扣,步伐进一步加大、力度进一步加强,守护好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法治建设从法律体系向囊括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各环节的法治体系全面提升。

 

“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体现人民利益、反映人民愿望、维护人民权益、增进人民福祉落实到全面依法治国各领域全过程。”



 



一切为了人民,这是法治中国的目标指引。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用法治维护人民权益、保障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凝聚起全体人民的法治信仰。



 



2021年10月的一天,在上海工作生活多年的黄慧欣喜万分。在上海市公安局长宁分局江苏路派出所,她为户籍在外地的孩子申领到一张身份证。



 



上海推出的“跨省通办”项目,为长三角区域内户籍居民异地工作、学习、生活提供了更加便利的服务。



 



法治为经济社会发展赋能,推动“中国之治”迈向更高水平。



 



全面清理“奇葩证明”为群众减负,严格规范执法让权力不再“任性”,落实重大行政决策程序、加强行政决策执行与评估……法治政府建设换挡提速,依法行政成为各级政府鲜明印记。



 



曾经,“门难进”“事难办”,老百姓对司法机关望而却步怎么办?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要坚持司法为民,改进司法工作作风,通过热情服务,切实解决好老百姓打官司难问题,特别是要加大对困难群众维护合法权益的法律援助。”


 



 

在福州市市民服务中心公安交管便民服务窗口,汽车租赁企业代表在办理业务(2019年8月26日摄)。新华社记者 宋为伟 摄

 


聚焦老百姓的“急难愁盼”,一项项司法改革举措直击靶心。



 



立案登记制改革破解群众“立案难”,截至今年6月,全国法院累计登记立案13837.17万件,平均当场立案率达到95.7%。2017年7月至2022年6月底,全国检察机关共立案公益诉讼案件67万余件。



 



人民法院宣告“基本解决执行难”,依法保障胜诉当事人及时实现权益;检察机关公益诉讼更好保护社会公共利益,守护人民美好生活;公安机关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提升执法公信力迈出新步伐;健全完善“人人可享”的现代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推进法律服务均等化、多元化、专业化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司法执法机关立行立改,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对法律的信仰、对法治的信心。


 



 

安徽省合肥市经开区明珠居委会法律援助律师在给明珠小学的学生们讲解宪法知识(2018年12月3日摄)。新华社记者 郭晨 摄

 

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推动各地方各部门清理证明事项2.1万多项,有效解决了“奇葩证明”“重复证明”等问题。

 



 

河北衡水市人民检察院检察官助理刘学敏在衡水中学为学生们讲解宪法知识(2020年12月4日摄)。新华社记者 王民 摄

 


全面实行“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建立健全国家工作人员学法用法制度,制定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实施农村“法律明白人”培养工程,“七五”普法顺利完成,公民法治素养明显提升。



 



……



 



法治兴则民族兴,法治强则国家强。



 



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法治中国、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持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越走越宽广。


 

  • 分类:行业资讯
  • 作者:贵州省律师协会
  • 来源:新华社
  • 发布时间:2022-09-21 09:21
  • 访问量:423
详情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解决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面临的一系列重大问题,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确保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全面依法治国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统筹推进。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引领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不断健全,法治中国建设迈出坚实步伐,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进一步发挥,党运用法治方式领导和治理国家的能力显著增强。

 

“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

 

“任何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

 

2021年12月3日,山西农业大学太谷校区的大学生们在老师的带领下诵读《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条文,共同参与国家宪法日“宪法晨读”活动。每年的全国“宪法宣传周”,全国各地开展形式多样、各具特色的宪法宣传活动推动学习宪法深入人心、落地生根。

 

 

在天津市津南区海河故道公园民法典主题长廊,市民在讨论主题长廊展板上的法律案例(2020年8月20日摄)。新华社记者 孙凡越 摄

 

时光回溯,党的十八大闭幕后不久,习近平总书记出席首都各界纪念现行宪法公布施行30周年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明确提出:“要更加注重发挥法治在国家治理和社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为子孙万代计,为长远发展谋。党中央以前所未有的决心、举措和力度推进全面依法治国。

 

2014年10月,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开启大幕。“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第一次镌刻在党的中央全会的历史坐标上。习近平法治思想,第一次系统、全面地展现在世人面前。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在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征程上树起一座新的里程碑。

 

2020年11月,党的历史上首次召开的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将习近平法治思想明确为全面依法治国的指导思想,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推进全面依法治国作出战略部署。

 

习近平法治思想,在新时代波澜壮阔的治国理政实践中应运而生,并在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中创新发展,日益成熟完备,为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实现美好法治愿景提供根本遵循,注入不竭动力。

 

“通过!”

 

2020年5月28日,北京人民大会堂,在经久不息的掌声中《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诞生。

 

作为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被誉为“新时代人民权利宣言书”,是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重大标志性成果,对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具有重大意义。

 

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无不以法治为依凭、用法治作保障、由法治来贯彻。

 

高举思想旗帜,推进伟大事业。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法治中国建设作出顶层设计和重大部署。

 

2021年初,中共中央印发《法治中国建设规划(2020-2025年)》。在这份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个关于法治中国建设的专门规划中,迈向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路线图”清晰可见——

 

到2025年,党领导全面依法治国体制机制更加健全,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更加完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初步形成。

 

到2035年,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基本建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基本形成……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本实现。

 

《法治中国建设规划(2020-2025年)》与《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21-2025年)》《法治社会建设实施纲要(2020-2025年)》构建起法治中国建设的“四梁八柱”。

 

“一规划两纲要”,确立了“十四五”时期全面依法治国总蓝图、路线图、施工图,标志着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的总体格局基本形成。

 

制定出台《关于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进一步深化司法体制和社会体制改革的实施方案》,推动司法改革向着建设公正高效权威司法制度的宏伟目标扎实迈进;防止干预司法“三个规定”的印发,为领导干部、司法机关内部人员等干预司法增设“高压线”,司法机关依法独立公正行使职权制度保障愈加完善;依法治省(市、县)委员会全面设立,加强各地法治建设的组织领导、统筹协调……

 

十年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顶层设计和法治实践相结合,不断提升法治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效能。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看,小江豚游过来了。”

 

一到夏天,在湖北宜昌葛洲坝下游江段,成群的江豚开始活跃起来,“拖家带口”,逐浪嬉戏。

 

“微笑精灵”江豚的成群出现得益于长江生态的持续改善,伴随着长江保护法等一系列保护措施的严格实施,这一江段的江豚家族连年“添丁”。

 

制定长江保护法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确定的重大立法任务。党的十八大以来,生态环保立法加快步伐,实现从量到质的全面提升,为生态环境治理提供强大助力。

 

 

重庆市巫溪县检察院联合陕西省镇坪县检察院组成的跨区域联合行动小组在鸡心岭地区给辖区居民宣讲林业生态保护知识(2020年4月22日摄)。新华社记者 黄伟 摄

 

法者,治之端也。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涉及很多方面,在实际工作中必须有一个总揽全局、牵引各方的总抓手,这个总抓手就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

 

从建立宪法宣誓制度,设立国家宪法日,到国歌法、国旗法、国徽法构成落实宪法规定的国家象征与标志重要制度;从通过新中国历史上首部民法典,到审议通过监察法、国家安全法、外商投资法等重要基础性法律……

 

党的十八大以来,截至2022年9月,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新制定法律70件,修改法律238件,通过有关法律问题和重大问题的决定99件,作出法律解释9件。迄今现行有效法律共293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日臻完善。

 

公平正义,国之基址。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必须坚持公正司法。

 

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要依法公正对待人民群众的诉求,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决不能让不公正的审判伤害人民群众感情、损害人民群众权益。

 

“原审被告人聂树斌无罪!”

 

2016年12月2日,最高人民法院第二巡回法庭,历时21年的聂树斌案沉冤昭雪。党的十八大以来,司法机关坚持实事求是、有错必纠,聂树斌案、呼格吉勒图案、张玉环案等刑事冤错案件得到依法纠正。

 

问题出在哪里,改革就指向哪里。

 

司法体制改革紧紧牵住司法责任制这个“牛鼻子”,“让审理者裁判、由裁判者负责”的体制机制更加完善,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建立健全错案发现、纠正、防范和责任追究机制,司法机关面貌一新,司法公信力、审判质效显著提升。

 

 

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贡山县人民法院法官邓兴背着国徽与同事们跨过怒江(2019年8月30日摄)。为方便居住在高山峡谷里的农村群众,邓兴和同事们一起背着国徽,组建巡回法庭。每年足迹遍及50多个村镇,行程近万公里。新华社记者 江文耀 摄

 

最高人民法院巡回法庭实现管辖范围全覆盖,被群众称为“家门口的最高人民法院”;全面建成运行审判流程公开、庭审活动公开、裁判文书公开、执行信息公开四大平台,让公众知情权有更多的实现渠道;加强新时代检察机关法律监督,推动履行“四大检察”职能……

 

 

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班玛县人民法院工作人员在解答当地牧民群众的法律咨询(2021年8月7日摄)。班玛县地处高原,山大沟深,群众居住分散。近年来,班玛县人民法院深入各乡镇,将巡回法庭搬到森林、草原,在牧民家门口提供诉讼服务,还通过以案说法、模拟法庭等形式,开展法律咨询、法治宣传。新华社记者 张龙 摄

 

改革举措环环相扣,步伐进一步加大、力度进一步加强,守护好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法治建设从法律体系向囊括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各环节的法治体系全面提升。

 

“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体现人民利益、反映人民愿望、维护人民权益、增进人民福祉落实到全面依法治国各领域全过程。”

 

一切为了人民,这是法治中国的目标指引。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用法治维护人民权益、保障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凝聚起全体人民的法治信仰。

 

2021年10月的一天,在上海工作生活多年的黄慧欣喜万分。在上海市公安局长宁分局江苏路派出所,她为户籍在外地的孩子申领到一张身份证。

 

上海推出的“跨省通办”项目,为长三角区域内户籍居民异地工作、学习、生活提供了更加便利的服务。

 

法治为经济社会发展赋能,推动“中国之治”迈向更高水平。

 

全面清理“奇葩证明”为群众减负,严格规范执法让权力不再“任性”,落实重大行政决策程序、加强行政决策执行与评估……法治政府建设换挡提速,依法行政成为各级政府鲜明印记。

 

曾经,“门难进”“事难办”,老百姓对司法机关望而却步怎么办?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要坚持司法为民,改进司法工作作风,通过热情服务,切实解决好老百姓打官司难问题,特别是要加大对困难群众维护合法权益的法律援助。”

 

 

在福州市市民服务中心公安交管便民服务窗口,汽车租赁企业代表在办理业务(2019年8月26日摄)。新华社记者 宋为伟 摄

 

聚焦老百姓的“急难愁盼”,一项项司法改革举措直击靶心。

 

立案登记制改革破解群众“立案难”,截至今年6月,全国法院累计登记立案13837.17万件,平均当场立案率达到95.7%。2017年7月至2022年6月底,全国检察机关共立案公益诉讼案件67万余件。

 

人民法院宣告“基本解决执行难”,依法保障胜诉当事人及时实现权益;检察机关公益诉讼更好保护社会公共利益,守护人民美好生活;公安机关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提升执法公信力迈出新步伐;健全完善“人人可享”的现代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推进法律服务均等化、多元化、专业化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司法执法机关立行立改,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对法律的信仰、对法治的信心。

 

 

安徽省合肥市经开区明珠居委会法律援助律师在给明珠小学的学生们讲解宪法知识(2018年12月3日摄)。新华社记者 郭晨 摄

 

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推动各地方各部门清理证明事项2.1万多项,有效解决了“奇葩证明”“重复证明”等问题。

 

 

河北衡水市人民检察院检察官助理刘学敏在衡水中学为学生们讲解宪法知识(2020年12月4日摄)。新华社记者 王民 摄

 

全面实行“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建立健全国家工作人员学法用法制度,制定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实施农村“法律明白人”培养工程,“七五”普法顺利完成,公民法治素养明显提升。

 

……

 

法治兴则民族兴,法治强则国家强。

 

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法治中国、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持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越走越宽广。

 

关键词:

扫二维码用手机看

热点推荐

2024
09-09
小黑点

宁茵在贵州省律师行业宣讲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9月6日,贵州省律师行业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培训班在筑开班,省司法厅党委委员、副厅长,省律师行业党委书记宁茵出席开班式并作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宣讲。省律师行业党委副书记、省律师协会会长白敏主持开班式。 宁茵在报告中紧扣全会主题,围绕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在全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全面准确理解《决定》提出的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重大举措等内容作了深入系统解读,并就全省律师行业抓好全会精神贯彻落实提出要求。 一要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原原本本、逐字逐句学习全会《决定》,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定改革信心决心,在思想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二要自觉把全会精神作为律师行业各类培训的必修课,通过广泛地学习宣传,引导广大律师进一步学懂弄通做实律师行业改革相关工作;三要把学习贯彻全会精神与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与学深悟透习近平法治思想和做实司法部党组“五点希望”、与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贵州工作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与行业年度重点工作和“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好律师”活动结合起来,一同领会精神实质、一体抓好贯彻落实。   省律师协会会长办公会成员、监事会班子成员,市(州)律师协会班子成员、全省律师行业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培训班学员和省律师协会秘书处工作人员共140余人参加宣讲学习。
查看详情
2024
09-20
小黑点

“1+1”法律援助律师简朝辉|情系山乡,追梦法援

一年来,驻黔“1+1”中国法律援助志愿者律师勇担法律援助事业职责使命,结合服务地实际情况,通过担任政府和村(居)法律顾问、开展法律咨询服务和法治宣传活动等方式,深入细致做好服务保障民生相关工作。   我们将陆续报道介绍17名2023-2024年度驻黔“1+1”中国法律援助志愿者律师,感谢他(她)们为助力“平安贵州、法治贵州”建设作出的卓越贡献。   简朝辉,湖南银剑律师事务所律师,2023-2024年度“1+1”中国法律援助志愿者,服务地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天柱县。 一年来,简朝辉律师接受天柱县法律援助中心指派办理民事案件5件、财产损害赔偿纠纷案件4件、刑事案件10件、未成年人犯罪案件5件,见证认罪认罚5件,参与普法宣传25次,接待法律咨询150人次,为群众代写法律文书200余份。   让法治之光照亮千家万户   年过半百的简朝辉律师一直以来热心公益,用他自己的话来说,这是他的梦想,想为律师资源相对匮乏的西部边远地区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在接待群众法律案件咨询时,他总是习惯先给群众倒上一杯茶水,请对方坐下后,认真倾听每一句话、记录每一个要点。碰到老年人或者描述案件有困难的群众时,他会先绕开案件本身,以“拉家常”的方式,减少群众的紧张感,引导群众慢慢回忆、梳理重要的细节,然后帮助这些群众拟写法律文书,并仔细告知群众下一步处理程序和需要准备的材料。   在调解矛盾纠纷时,他不仅认真倾听双方观点,还尽可能多地走访周边群众和有关部门,了解有关情况。农村家庭、婚姻矛盾和土地、宅基地使用权纠纷等情况较为常见,遇到此类矛盾纠纷,简朝辉律师不拘泥于单纯的说服,而是会剖析背后的根源,集中在家庭、亲族、邻里的层面进行分析引导,邀请村干部参加,听取德高望重长者的意见建议,阐释有关法律法规,让当事人在亲情关、法律关、权益关都尽可能得到兼顾,既推动问题解决,又维护了当事人合法权益。   言传身教,无私奉献   简朝辉律师始终坚持法律援助工作者的初心,他不仅在工作中展现出优秀的专业水平,更积极帮助当地法律工作团队特别是年轻律师进步成长,赢得了同事的尊重,为年轻律师树立了榜样。在工作中,他乐于分享自己的经验和心得,鼓励年轻人积极进取、努力奋斗。跟随在他身边的助理小江受益颇多,小江大学毕后进入法律行业工作,去年接受指派从镇远县来到天柱县担任简朝辉律师的助理,相处一段时间之后,她发现自己的这位老师不仅热爱法律援助工作、业务能力出众,而且非常关心年轻律师、法律工作者的成长进步。小江说,简老师工作严谨细致,手把手地指导自己收集整理案件材料,在各个环节随机抽查提问并进行复盘,帮助自己提升法律逻辑思维和细节意识。看着小江不断进步,简朝辉鼓励她参加法考,并且在备考期间亲自辅导,从实际案例中答疑解惑,今年小江顺利取得法律职业资格证书后,简朝辉激动得像一个收到孩子大学录取通知书的父亲一样,高兴了好几天,逢人就分享自己的喜悦。简朝辉不仅喜欢在网上自学新知识,还常常引导年轻律师善于利用网络拓宽思路眼界,主动参与交流研讨,更新完善自身知识体系和业务水平,更好地服务当事人和社会需要,在他的指导下,年轻律师的整体实力得到进一步提升,为当地法律援助事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一年来,简朝辉律师用自己的热心和努力,帮助处于困境之中弱势群体看到生活的希望,让小县城里的一个又一个的家庭和个人深刻感受到社会主义法治所带来的温暖、关怀和公平正义。
查看详情
2024
09-20
小黑点

安顺市律师行业党委召开党纪学习教育总结会

9月14日,安顺市律师行业党委召开党纪学习教育总结会,全面总结2024年4月以来党纪学习教育成果。市律师行业党委班子成员,各党支部、联合党支部书记参加会议,市司法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市律师行业党委书记戴波主持会议。 会议指出,党纪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全市律师行业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开展党纪学习教育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坚持高起点布局、严标准推进、实举措落实,按照“党委主抓、支部落实”的工作思路,以选派行业党委成员担任联合党支部、支部书记非律所合伙人的独立党支部“第一书记”为统领,列席指导支部会议,统筹协调、组织领导支部书记发挥示范作用,当好关键少数、发挥关键作用、尽到关键责任,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律师坚定理想信念、锤炼党性修养、提升本领能力,为全市律师行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纪律保障。   会议强调,要围绕“四新”主攻“四化”主战略,紧扣“四区一高地”主定位,聚焦市委、市政府“1558”发展思路和“两城三基地”建设目标,坚持把党纪学习教育与持续巩固拓展主题教育和律师行业突出问题专项治理成果结合起来,不断把党纪学习教育成果转化为担当作为、推动发展的强大动力。要坚持标准不降、劲头不松、力度不减,坚持不懈加强党的纪律建设,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   会议要求,要在“学”上走深走实、入脑入心,推动党员律师持续原原本本、逐章逐条学习《条例》,不断巩固深化、查漏补缺,旗帜鲜明做党纪党规的模范学习者、自觉遵守者、严格执行者;要在“严”上纵深推进、常态长效,不断增强严守党纪党规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以铁的纪律、严的规矩、实的作风推动新时代律师事业高质量发展;要在“转”上统筹兼顾、提质增效,充分发挥律师的专业优势和职能作用,积极参与矛盾纠纷调解和信访问题化解工作,助力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扎实做好诉讼辩护代理等工作,促使党纪学习教育成果转化为推动全市律师事业提质增效的新引擎、新动能。
查看详情
2024
09-20
小黑点

贵州首家海外法律服务机构在泰国成立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法治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保障,提出加强涉外法治建设,既是全面推进民族复兴伟业的长远所需,又是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务实举措。9月15日,贵达(泰国)律师事务所揭牌仪式在泰国曼谷举行,标志着贵州首家海外法律服务机构正式成立,为中泰两国的经贸合作与文化交流开启了崭新篇章。 泰国亲王、陆军中将、中国驻泰国大使馆前侨务参赞,贵州省民营经济国际合作商会、泰国贵州商会、贵州省律师协会代表团,中泰法律界、企业界、华人华侨代表和多家知名媒体机构共同见证揭牌仪式。 中国驻泰国大使馆前侨务参赞方文国、贵州省律师协会会长白敏、泰国贵州商会会长刁刻佳等分别致辞,贵州省律师协会副会长汪晓迅、李俊分别宣读了贵州省司法厅、贵阳市司法局和贵阳市律师协会发来的贺信,贵州省民营经济国际合作商会执行会长兼秘书长周召民等各界人士对贵达泰国分所的成立表示热烈祝贺,希望泰国分所为中泰两国的经济、人文、法律交流与合作做出新的贡献,以高质量法律服务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 泰国贵州商会与贵达律师事务所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标志着双方将在法律服务领域展开深度合作,共同探索中泰法律服务合作的新模式、新路径,不断发挥自身优势,加强合作,共同为中泰两国的友好往来和互利共赢贡献力量。 鲍文查查猜亲王阁下、泰国东盟商贸促进会主席巴颂本杰沃拉坦、中国驻泰国大使馆前侨务参赞方文国、贵州省民营经济国际合作商会执行会长兼秘书长周召民、泰国贵州商会会长刁刻佳、贵州省律师协会会长白敏、贵州省律师协会监事长、贵达律师事务所主任朱山等嘉宾共同为贵达(泰国)律师事务所揭牌。 (图为贵州省律协涉外法律服务考察团参观贵达泰国分所)   贵达(泰国)律师事务所的成立,不仅能为在泰中国企业提供强有力的法律支持,还可为泰国本土企业了解中国法律、拓展中国市场提供便捷通道。相信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下,该所将成为中泰法律服务合作领域的一颗璀璨明珠,为推动两国经贸合作与文化交流发挥桥梁纽带作用。
查看详情
2024
09-19
小黑点

贵州省开展关于群众身边不正之风问题线索征集

关于征集群众身边不正之风问题线索的公告   根据中央和省委省政府有关工作部署,为切实帮助群众解决一批身边不正之风突出问题,从即日起面向社会征集15个方面的问题线索及意见建议。   1.“人情保”“关系保”及社会救助发放不符合规定方面;   2.殡葬服务和用品未明码标价、捆绑收费等方面;   3.不符合规定领取养老、失业、工伤保险基金等方面;   4.国有企业和地方政府项目欠薪欠资方面;   5.重复医学检查检验加重群众负担方面;   6.不动产“登记难”方面;   7.环保督察“一刀切”方面;   8.棚改回迁安置方面;   9.城镇“老旧管网带病运行”等涉及城镇燃气安全领域政府不作为乱作为方面;   10.农村供水不稳定、水质被污染、设施长期失修失管等方面;   11.高标准农田建设不合格方面;   12.“村霸”“乡霸”“沙霸”“矿霸”等方面;   13.夏季夜市制售假劣牛羊肉和病死、死因不明畜禽、使用“瘦肉精”等方面;   14.消防执法反复刁难、指定消防产品品牌或消防设施施工单位等方面;   15.电动自行车及充电存在安全隐患方面。   经查证属实的,将依法依规严肃处理。   线索征集时间:2024年8月27日至9月30日。   省政府办公厅 2024年8月27日
查看详情
2024
09-19
小黑点

贵州律师服务“四新”“四化” 典型案例之八

在波澜壮阔的时代潮流中,贵州省律师行业秉承着法律人的使命与担当,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律师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主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聚焦围绕“四新” 主攻“四化”主战略和“四区一高地”主定位,不畏艰难,锐意进取,以法律智慧和专业精神为推动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律师力量。   我们将陆续推出贵州律师服务“四新”“四化” 典型案例。这些案例,不仅是贵州律师行业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缩影,也是新时代律师行业致力于法治贵州建设的生动实践。   案例之八:积极践行“人民律师为人民”实践,加强民营经济领域纠纷诉源治理推动矛盾纠纷源头化解     贵州蕴诚律师事务所参与诉源治理,是围绕一个中心、服务保障社会发展大局的重要体现。自贵州蕴诚律师事务所诉源治理团队组建以来,全体成员响应号召,利用市工商联、区人民法院调解平台,不计成本、不计报酬义务参与诉前调解工作,充分发挥助力新时代高质量发展——贵州律师服务“四新”“四化”典型案例律师调解的专业优势、职业优势和实践优势,积极开展律师调解工作。   一是主动联系相关职能部门,邀请法院、司法、人社等部门的业务骨干担任调委会委员,市司法局进行业务指导,制定诉前联调工作制度,成立专门的诉前联调工作办公室,加强与人民法院的协作,畅通诉源治理渠道,特邀调解员参与学习区法院诉前调解工作,并密切和行业组织的联系,开展专题调研,定期召开调解员工作交流会,分析困难问题、总结经验做法、不断改进工作方式、提高工作质量和业务水平。   二是加强宣传引导,强化源头预防,邀请市房地产协会、市物业管理协会相关负责人召开推动行业调解工作座谈会,调解员代表分享了典型案例,制作并发放《人民调解诉调对接机制的优势及工作流程》《诉前调解工作提示》 等宣传资料。组织开展了调解工作专题培训会,从《人民调解工作实务》主题入手,从人民调解的内涵、程序、优势等多角度、多方面进行讲解,深入浅出介绍当前多发、易发矛盾纠纷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围绕商品房买卖合同纠纷、物业纠纷、工程建设纠纷等调解案件中常见的法律问题,一一进行剖析。   三是聚焦突出矛盾,深化非诉化解,从涉诉纠纷突出的房地产行业、物业管理行业入手,探索建立不同类型案件的多种解纷模式,不断完善诉讼与非诉工作衔接。积极宣传诉调对接工作方式优势特点,推荐非诉方式运用;加强与法院的工作衔接,提高调解协议司法确认立案办理速度;推广工商联商会调解服务平台运用,综合运用数字化手段推进诉源治理工作,让司法服务更加快捷便民。   通过“法院+工商联”“退休法官+律师”多方联动解纷机制的运行,实现了化解纠纷的社会成本和企业成本最小化,降低诉讼成本,减轻当事人负担,节约了司法资源,较好地做到了将非诉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从双方矛盾纠纷产生到达成调解协议向法院申请司法确认仅仅经历了七天时间,当事人仅需在签订调解协议时现场签字即可,无需多次往返法院,也无需办理复杂冗长的各种手续,申请司法确认也由人民调解委员会线上办理、线下提交材料,提高效率的同时真正实现让当事人少跑腿。   截至目前,贵州蕴诚律师事务所共参与案件1156件,进入调解程序的案件为1090件,调成443件。案件调解平均用时为7日,调成率约38%,调解标的约1亿余元,共计为当事人节约诉讼费50余万元。
查看详情

贵州省律师协会

扫一扫关注我们

了解更多贵州律师协会资讯

地址:贵州省贵阳市观山湖区长岭北路6号大唐•东原财富广场六栋二十楼   联系电话:0851-85872448   邮箱:gzslsxh@126.com 

版权所有 © 2020 贵州省律师协会 Copyright 2020 gzslsxh.cn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建设:中企动力 贵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