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贵州律师网 贵州律师网](http://img3.yun300.cn/repository/image/4ce4d16e-f5e7-428f-b9c2-1a9999641bdc.jpg?tenantId=219722&viewType=1)
![贵州律师网 贵州律师网](http://img3.yun300.cn/repository/image/4ce4d16e-f5e7-428f-b9c2-1a9999641bdc.jpg?tenantId=219722&viewType=1)
贵州省律师协会
邮编:550081
电话:0851-85872448(兼传真)
邮箱:gzslsxh@126.com
网址:http://www.gzsls.com
地址:贵州省贵阳市观山湖区长岭北路6号大唐•东原财富广场六栋20楼
【概要描述】
法安天下,德润人心。
12月4日,贵州省第三届“十大法治人物”颁奖活动举行。在受到表彰的“十大法治人物”中,有恪守立法初心、推动良法善治的立法工作者;有坚守法律底线、维护公平正义的法官、检察官;有扎根基层一线、促进社会和谐的基层司法干部;有不辱从警使命、守护一方平安的公安干警;有为党分忧、为民纾困的人民律师,他们的身上集中体现了崇法向善的价值追求,全面展现了我省法治队伍的精神面貌。
以下为“十大法治人物”的先进事迹。
贺云:坚定的执法打假能手
【人物简介】贺云,男,汉族,1979年出生,现任贵州省纤维检验局四级调研员。他十分热爱市场监管事业,始终坚持依法行政、执法为民,曾先后荣获“全国质检系统执法打假办案能手”和“全省质监系统执法打假办案能手”称号,在全省高端白酒市场专项整治中被评为先进个人,在首届“贵州省行政执法人员大学习大练兵大比武”中以全省第一名的优异成绩获大赛“一等奖”。
贺云在执法稽查、政策法规和酒类监管等多个岗位磨炼,在长期的执法实践中他深深认识到,想要有效打击制假贩假等不法行为,就必须深入了解所监管的行业。通过边干边学边琢磨,他认真总结提炼出市场监管执法办案工作技巧并集结成工具书,经他编撰的《化肥产品执法打假经验》《消防产品执法探讨》《查处白酒违法行为法律指引和流程》等被推广用于指导全省市场监管部门开展执法工作,得到基层同志广泛认可。
他坚持以法治思维和手段破解难题,和同事们一起推动建立“全省酒类产品物流寄递仓储环节保知打假协作机制”,汇集市场监管和公安、交通运输、邮政管理等部门的监管力量,在贵阳市双龙航空经济开发区、贵阳市观山湖区、遵义市播州区、遵义市仁怀市、黔南州龙里县、毕节市金沙县六个重点物流分拣中心设立“打击侵权假冒酒类产品卡点”,自卡点挂牌至今,累计查扣违规酒类产品10万余瓶,有力阻截了侵权假冒酒类外流通道。
2021年,他组织编写的《高端白酒市场监管执法手册》经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审定后在全国市场监管系统推广使用。他参与开展的全省高端白酒市场监管工作在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工作会议上作经验交流。
严格执法的同时,贺云不忘帮扶企业发展。他在工作中得知,某化肥企业生产的复混肥料质量不合格但无法找出原因,他一方面向企业负责人宣讲市场监管法律法规,避免企业走向违法歧途,另一方面帮助企业从产品生产的各个环节排查问题,终于找到了导致产品不合格的原因。企业负责人专门送来锦旗和感谢信,对他的热情帮扶和普法宣传表示感谢。
贺云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坚定的执法使命感,展示了一名市场监管人的法治信仰,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对党和人民的无限忠诚!
潘登勇:引导群众从“信访”转为“信法”
【人物简介】潘登勇,男,汉族,1978年出生,中共党员,贵州省律师协会副会长、贵州清雅律师事务所党支部书记、主任,二级律师,贵州省第十二次党代会代表。他始终坚守初心使命,自觉践行人民律师为人民的理念,努力做信访矛盾化解的引导员、高质量发展的护航员、法治社会建设的宣传员,曾荣获司法部党员律师标兵、全国律师行业优秀党员、贵州省优秀律师。
2022年底的一天,正在省信访局接访中心接待信访群众的潘登勇接到信访人何某某打来的电话,感谢潘登勇律师对她进行释法说理、解释疏导,让她从长达7年的信访案件中解脱出来。事情要追溯到2022年初,当时潘登勇受省司法厅、省信访局邀请,参与信访人何某某的信访问题化解疏导相关工作。
潘登勇了解到,何某某因不合理诉求未满足而质疑法院判决执行不公,自2015年来长期上访。潘登勇决定从分析事实、解释法律入手做好沟通工作,6个月时间里他先后与何某某进行20余次耐心解释、释法析理,纠正何某某在法律认识上的误解,引导她寻求合理诉求,最终使这一持续多年的信访案件得以有效化解。
十多年来,他始终扎根在信访一线,仅仅2021年以来,带领律师团队接待来访群众1600余批次、2600余人次,在推动群众急难愁盼信访事项的解决中发挥了律师的重要作用。
潘登勇没有止步于个案的化解,他结合实际积极总结律师参与破解涉法涉诉信访难题的规律性认识,推动“骨头案”“钉子案”等信访积案动态清零。为此,他通过若干信访案件评查评审实践,创新提出了“以信访人为中心,信访部门、责任单位、律师事务所三方各负其责”的“1+3”信访事项评查评审工作模式。
在这一模式中,律师事务所作为第三方独立开展评查评审工作,很好地发挥了法律专业服务优势,把群众由信“访”引导到信“法”轨道上来,推动信访疑难突出问题的有效化解。到目前通过“1+3”评查处理的疑难复杂信访事项,都取得较好的实践效果,这也成为信访工作法治化的典型。
“作为一名法律工作者,只有始终坚持为民理念,积极投身于全面依法治国伟大实践,才能使专业服务与社会责任有机结合,最大程度实现自身的职业价值。”潘登勇说。近三年来,在他的带领下,全所律师开展法律援助、普法宣传等公益活动500余次,为法治贵州建设做出了应有贡献。
罗绍超:做法治黔南建设的深耕人
【人物简介】罗绍超,男,1983年6月出生,土家族,法律硕士学位,2006年参加工作,现任黔南州委政法委执法监督科(法治科)科长,公职律师。多年来,他始终坚守法治信仰,倾其所有、尽其所能,全力推动扫黑除恶斗争、执法监督等工作在建设平安法治黔南这片沃土上深耕细作。曾荣获“全省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先进工作者”“全州优秀政法干警”、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公务员等荣誉。
在扫黑除恶斗争工作中,作为黔南州扫黑办日常工作联络人的罗绍超全心投入,全力参战,自觉把扫黑除恶这一重大政治责任扛在肩上,落实在承上启下的具体行动中,在统筹部署、系统推进、组织落实等工作中都有他的身影。
他紧盯线索核查源头和关键,认真细致的研判每一条线索,严把分流、彻查、反馈、办结关。对每一份核查报告,他都逐字逐句推敲,对核查不深不透、重复举报等问题紧盯不放,分门别类建议采取退回补查、提级核查等方式继续深挖。今年以来,他共研究处置线索660余条。
常态化扫黑除恶斗争以来,他充分总结过去的成功经验,与同事一道对全州举报线索和容易隐藏黑恶犯罪的重点案件、区域和人群进行分析,围绕线索怎么来、怎么查、案件怎么串并筛查等关键,拟定22项攻坚措施,打出黔南“组合拳”。他深入成员单位及县(市)督导逐一对重点案件、重点线索抽丝剥茧,围绕深查犯罪和深挖“保护伞”建言献策,并对各个环节中的难点、堵点及时提出建议。
面对新时代政法工作的新任务新要求,他通过政治督察、执法检查、案件评查等压实政法系统内部监督、制约监督、法律监督等责任,起草了《黔南州加强新时代政法领域执法司法制约监督工作的若干措施》,形成27项举措助力黔南政法领域制约监督机制更加完善,执法办案水平得到再提升。
今年以来,他研判交办督办可能存在问题的案件线索380余件。参与执法监督后,他坚持刀刃向内,严肃指出办案确实存在的违规违法点,最终定性得以纠正,办案人员受到问责,群众矛盾有效化解。
以法治国铸伟业,秉德安民兴中华。罗绍超坚信,只要每一个社会单元都尊法、学法、守法、用法,一定能够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的新境界、新辉煌。
陈瑶:在医学院校培养法学人才
【人物简介】陈瑶,女,汉族,1965年生,中共党员,法学教授,硕士生导师,现任贵州中医药大学人文与管理学院党委书记。从教35年,她立足社会需求,积极探索医学与法学深度融合的医事法学复合型人才培养新模式,为贵州法学教育填补了卫生健康法治人才培养的空白。曾获得“全国公共管理优秀教育工作者”“新中国成立70周年贵州中医药大学先进人物”等荣誉。
作为人民教师,陈瑶在35年的从教工作中,始终是学生的良师益友。她始终秉承“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职业要求,积极探索医药院校培养法学人才的创新模式,立足社会发展需求,在医药院校培养“医药健康+法学”的复合型法治人才。
在她的努力下,贵州中医药大学不仅成为全国最早开设《卫生法学》课程的医药院校之一,而且还实现了医药专业法学课程的全覆盖,为医疗战线培养“法学+医学”的创新型医务工作者4万余名,为培养新型法学人才和医学生法律素养做出了突出贡献。
作为理论研究者,陈瑶是贵州中医药大学首位获得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立项的学者,为学校在这个领域的研究实现了零的突破。她主持完成贵州省哲学社会科学重大招标课题、贵州省人民政府重大课题子项目等十余项。2023年,她从法学学者的视角跨学科、多领域深耕,经过多年研究完成的《苗族医药文化的价值及现代转型》研究成果(专著),在贵州省第15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选中获得一等奖。陈瑶多次主编和参编全国高等院校法学类教材20余部。陈瑶为地方立法特别是贵州省中医药(民族医药)法治建设贡献了力量。
陈瑶作为贵州省法学会卫生健康法学研究会的主要发起人,经过省委政法委、省法学会严格考察,2022年3月,贵州省法学会卫生健康法学研究会获批成立,标志着贵州省荣耀成为全国为数不多的拥有卫生健康法学研究会的省份,陈瑶当选为首任会长。陈瑶表示,贵州省卫生健康法学研究会的成立,必将为贵州卫生健康事业在法治轨道上高质量发展提供动力,为健康中国、法治中国贡献贵州智慧、贵州方案和贵州样板。
刘国红:践行司法为民的贴心人
【人物简介】刘国红,男,1975年出生,苗族,中共党员,法律硕士,现任福泉市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四级高级法官。参加工作以来,刘国红服务基层接地气,守望山区暖人心。扎根在贵州苗岭深处从事民商事审判工作27年,他始终保持感恩、为民、敬畏之心,用一份挚诚诠释着对党的绝对忠诚。他曾被最高人民法院评为全国优秀法官,被中央政法委授予全国“双百政法”英模称号等。
无论是当法官,还是院长,刘国红始终坚守着一个信念:那就是把群众的事当作最大的事来办。审判工作中,他始终从群众最迫切需要解决的困难入手,千方百计为群众办实事,搭建起了连心桥,被群众誉为“咱们百姓的贴心人”。
熟悉刘国红的都知道,他是一个循规蹈矩的人,但也是一个胸有大局、勇于创新的人。多年来,他先后办理案件4000余件,涉及婚姻家庭、人身损害、建筑施工合同、拆迁安置、物业管理、劳动争议、环境公益诉讼等多个领域。
其中,他审理的贵州省首例省级政府部门起诉的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案件并成功调解结案,成为此类案件审理机制的样本;审理的北京某公司环境公益诉讼被贵州省高级人民法院评为贵州省环资审判典型案例,指导审理的某检察院与某环保局环保行政公益诉讼案件成为全国人大常委会授权后检察机关公益诉讼首例判决的案例,并被最高法院评为全国环保行政“十大”典型案例。
在黔南州中级人民法院期间,他所办案件曾连创该院审判人员月结案和年结案历史最高纪录,所办案件没有一件超审限的案件,没有一件引起当事人信访的案件,曾被同行誉为“案件推土机”。
到福泉市人民法院工作后,他团结班子,带领全院干警,立足审判职能,始终坚持党对法院工作的绝对领导,依法履行审判职责,围绕目标任务,集中冲刺攻坚,审判质效在全州法院名列前茅。
在荣誉面前,刘国红始终保持平常心,他常说,为群众服务没有完成时,只有进行时。这就是刘国红,一个在贵州苗岭深处继续奔走的全国模范法官。
刘天周:用实际行动诠释责任担当
【人物简介】刘天周,男,汉族,贵州省开阳县人,1980年生,中共党员,现任开阳县公安局党委委员、副政委。从警21年,刘天周始终用实际行动服务人民群众、推进社区治理的基层综合性战斗实体,践行公安派出所民警维护辖区稳定、守护一方平安的职责使命。曾荣立个人二等功2次,个人三等功4次,获得中央政法委“双百政法”英模、贵州省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
【概要描述】
法安天下,德润人心。
12月4日,贵州省第三届“十大法治人物”颁奖活动举行。在受到表彰的“十大法治人物”中,有恪守立法初心、推动良法善治的立法工作者;有坚守法律底线、维护公平正义的法官、检察官;有扎根基层一线、促进社会和谐的基层司法干部;有不辱从警使命、守护一方平安的公安干警;有为党分忧、为民纾困的人民律师,他们的身上集中体现了崇法向善的价值追求,全面展现了我省法治队伍的精神面貌。
以下为“十大法治人物”的先进事迹。
贺云:坚定的执法打假能手
【人物简介】贺云,男,汉族,1979年出生,现任贵州省纤维检验局四级调研员。他十分热爱市场监管事业,始终坚持依法行政、执法为民,曾先后荣获“全国质检系统执法打假办案能手”和“全省质监系统执法打假办案能手”称号,在全省高端白酒市场专项整治中被评为先进个人,在首届“贵州省行政执法人员大学习大练兵大比武”中以全省第一名的优异成绩获大赛“一等奖”。
贺云在执法稽查、政策法规和酒类监管等多个岗位磨炼,在长期的执法实践中他深深认识到,想要有效打击制假贩假等不法行为,就必须深入了解所监管的行业。通过边干边学边琢磨,他认真总结提炼出市场监管执法办案工作技巧并集结成工具书,经他编撰的《化肥产品执法打假经验》《消防产品执法探讨》《查处白酒违法行为法律指引和流程》等被推广用于指导全省市场监管部门开展执法工作,得到基层同志广泛认可。
他坚持以法治思维和手段破解难题,和同事们一起推动建立“全省酒类产品物流寄递仓储环节保知打假协作机制”,汇集市场监管和公安、交通运输、邮政管理等部门的监管力量,在贵阳市双龙航空经济开发区、贵阳市观山湖区、遵义市播州区、遵义市仁怀市、黔南州龙里县、毕节市金沙县六个重点物流分拣中心设立“打击侵权假冒酒类产品卡点”,自卡点挂牌至今,累计查扣违规酒类产品10万余瓶,有力阻截了侵权假冒酒类外流通道。
2021年,他组织编写的《高端白酒市场监管执法手册》经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审定后在全国市场监管系统推广使用。他参与开展的全省高端白酒市场监管工作在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工作会议上作经验交流。
严格执法的同时,贺云不忘帮扶企业发展。他在工作中得知,某化肥企业生产的复混肥料质量不合格但无法找出原因,他一方面向企业负责人宣讲市场监管法律法规,避免企业走向违法歧途,另一方面帮助企业从产品生产的各个环节排查问题,终于找到了导致产品不合格的原因。企业负责人专门送来锦旗和感谢信,对他的热情帮扶和普法宣传表示感谢。
贺云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坚定的执法使命感,展示了一名市场监管人的法治信仰,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对党和人民的无限忠诚!
潘登勇:引导群众从“信访”转为“信法”
【人物简介】潘登勇,男,汉族,1978年出生,中共党员,贵州省律师协会副会长、贵州清雅律师事务所党支部书记、主任,二级律师,贵州省第十二次党代会代表。他始终坚守初心使命,自觉践行人民律师为人民的理念,努力做信访矛盾化解的引导员、高质量发展的护航员、法治社会建设的宣传员,曾荣获司法部党员律师标兵、全国律师行业优秀党员、贵州省优秀律师。
2022年底的一天,正在省信访局接访中心接待信访群众的潘登勇接到信访人何某某打来的电话,感谢潘登勇律师对她进行释法说理、解释疏导,让她从长达7年的信访案件中解脱出来。事情要追溯到2022年初,当时潘登勇受省司法厅、省信访局邀请,参与信访人何某某的信访问题化解疏导相关工作。
潘登勇了解到,何某某因不合理诉求未满足而质疑法院判决执行不公,自2015年来长期上访。潘登勇决定从分析事实、解释法律入手做好沟通工作,6个月时间里他先后与何某某进行20余次耐心解释、释法析理,纠正何某某在法律认识上的误解,引导她寻求合理诉求,最终使这一持续多年的信访案件得以有效化解。
十多年来,他始终扎根在信访一线,仅仅2021年以来,带领律师团队接待来访群众1600余批次、2600余人次,在推动群众急难愁盼信访事项的解决中发挥了律师的重要作用。
潘登勇没有止步于个案的化解,他结合实际积极总结律师参与破解涉法涉诉信访难题的规律性认识,推动“骨头案”“钉子案”等信访积案动态清零。为此,他通过若干信访案件评查评审实践,创新提出了“以信访人为中心,信访部门、责任单位、律师事务所三方各负其责”的“1+3”信访事项评查评审工作模式。
在这一模式中,律师事务所作为第三方独立开展评查评审工作,很好地发挥了法律专业服务优势,把群众由信“访”引导到信“法”轨道上来,推动信访疑难突出问题的有效化解。到目前通过“1+3”评查处理的疑难复杂信访事项,都取得较好的实践效果,这也成为信访工作法治化的典型。
“作为一名法律工作者,只有始终坚持为民理念,积极投身于全面依法治国伟大实践,才能使专业服务与社会责任有机结合,最大程度实现自身的职业价值。”潘登勇说。近三年来,在他的带领下,全所律师开展法律援助、普法宣传等公益活动500余次,为法治贵州建设做出了应有贡献。
罗绍超:做法治黔南建设的深耕人
【人物简介】罗绍超,男,1983年6月出生,土家族,法律硕士学位,2006年参加工作,现任黔南州委政法委执法监督科(法治科)科长,公职律师。多年来,他始终坚守法治信仰,倾其所有、尽其所能,全力推动扫黑除恶斗争、执法监督等工作在建设平安法治黔南这片沃土上深耕细作。曾荣获“全省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先进工作者”“全州优秀政法干警”、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公务员等荣誉。
在扫黑除恶斗争工作中,作为黔南州扫黑办日常工作联络人的罗绍超全心投入,全力参战,自觉把扫黑除恶这一重大政治责任扛在肩上,落实在承上启下的具体行动中,在统筹部署、系统推进、组织落实等工作中都有他的身影。
他紧盯线索核查源头和关键,认真细致的研判每一条线索,严把分流、彻查、反馈、办结关。对每一份核查报告,他都逐字逐句推敲,对核查不深不透、重复举报等问题紧盯不放,分门别类建议采取退回补查、提级核查等方式继续深挖。今年以来,他共研究处置线索660余条。
常态化扫黑除恶斗争以来,他充分总结过去的成功经验,与同事一道对全州举报线索和容易隐藏黑恶犯罪的重点案件、区域和人群进行分析,围绕线索怎么来、怎么查、案件怎么串并筛查等关键,拟定22项攻坚措施,打出黔南“组合拳”。他深入成员单位及县(市)督导逐一对重点案件、重点线索抽丝剥茧,围绕深查犯罪和深挖“保护伞”建言献策,并对各个环节中的难点、堵点及时提出建议。
面对新时代政法工作的新任务新要求,他通过政治督察、执法检查、案件评查等压实政法系统内部监督、制约监督、法律监督等责任,起草了《黔南州加强新时代政法领域执法司法制约监督工作的若干措施》,形成27项举措助力黔南政法领域制约监督机制更加完善,执法办案水平得到再提升。
今年以来,他研判交办督办可能存在问题的案件线索380余件。参与执法监督后,他坚持刀刃向内,严肃指出办案确实存在的违规违法点,最终定性得以纠正,办案人员受到问责,群众矛盾有效化解。
以法治国铸伟业,秉德安民兴中华。罗绍超坚信,只要每一个社会单元都尊法、学法、守法、用法,一定能够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的新境界、新辉煌。
陈瑶:在医学院校培养法学人才
【人物简介】陈瑶,女,汉族,1965年生,中共党员,法学教授,硕士生导师,现任贵州中医药大学人文与管理学院党委书记。从教35年,她立足社会需求,积极探索医学与法学深度融合的医事法学复合型人才培养新模式,为贵州法学教育填补了卫生健康法治人才培养的空白。曾获得“全国公共管理优秀教育工作者”“新中国成立70周年贵州中医药大学先进人物”等荣誉。
作为人民教师,陈瑶在35年的从教工作中,始终是学生的良师益友。她始终秉承“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职业要求,积极探索医药院校培养法学人才的创新模式,立足社会发展需求,在医药院校培养“医药健康+法学”的复合型法治人才。
在她的努力下,贵州中医药大学不仅成为全国最早开设《卫生法学》课程的医药院校之一,而且还实现了医药专业法学课程的全覆盖,为医疗战线培养“法学+医学”的创新型医务工作者4万余名,为培养新型法学人才和医学生法律素养做出了突出贡献。
作为理论研究者,陈瑶是贵州中医药大学首位获得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立项的学者,为学校在这个领域的研究实现了零的突破。她主持完成贵州省哲学社会科学重大招标课题、贵州省人民政府重大课题子项目等十余项。2023年,她从法学学者的视角跨学科、多领域深耕,经过多年研究完成的《苗族医药文化的价值及现代转型》研究成果(专著),在贵州省第15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选中获得一等奖。陈瑶多次主编和参编全国高等院校法学类教材20余部。陈瑶为地方立法特别是贵州省中医药(民族医药)法治建设贡献了力量。
陈瑶作为贵州省法学会卫生健康法学研究会的主要发起人,经过省委政法委、省法学会严格考察,2022年3月,贵州省法学会卫生健康法学研究会获批成立,标志着贵州省荣耀成为全国为数不多的拥有卫生健康法学研究会的省份,陈瑶当选为首任会长。陈瑶表示,贵州省卫生健康法学研究会的成立,必将为贵州卫生健康事业在法治轨道上高质量发展提供动力,为健康中国、法治中国贡献贵州智慧、贵州方案和贵州样板。
刘国红:践行司法为民的贴心人
【人物简介】刘国红,男,1975年出生,苗族,中共党员,法律硕士,现任福泉市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四级高级法官。参加工作以来,刘国红服务基层接地气,守望山区暖人心。扎根在贵州苗岭深处从事民商事审判工作27年,他始终保持感恩、为民、敬畏之心,用一份挚诚诠释着对党的绝对忠诚。他曾被最高人民法院评为全国优秀法官,被中央政法委授予全国“双百政法”英模称号等。
无论是当法官,还是院长,刘国红始终坚守着一个信念:那就是把群众的事当作最大的事来办。审判工作中,他始终从群众最迫切需要解决的困难入手,千方百计为群众办实事,搭建起了连心桥,被群众誉为“咱们百姓的贴心人”。
熟悉刘国红的都知道,他是一个循规蹈矩的人,但也是一个胸有大局、勇于创新的人。多年来,他先后办理案件4000余件,涉及婚姻家庭、人身损害、建筑施工合同、拆迁安置、物业管理、劳动争议、环境公益诉讼等多个领域。
其中,他审理的贵州省首例省级政府部门起诉的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案件并成功调解结案,成为此类案件审理机制的样本;审理的北京某公司环境公益诉讼被贵州省高级人民法院评为贵州省环资审判典型案例,指导审理的某检察院与某环保局环保行政公益诉讼案件成为全国人大常委会授权后检察机关公益诉讼首例判决的案例,并被最高法院评为全国环保行政“十大”典型案例。
在黔南州中级人民法院期间,他所办案件曾连创该院审判人员月结案和年结案历史最高纪录,所办案件没有一件超审限的案件,没有一件引起当事人信访的案件,曾被同行誉为“案件推土机”。
到福泉市人民法院工作后,他团结班子,带领全院干警,立足审判职能,始终坚持党对法院工作的绝对领导,依法履行审判职责,围绕目标任务,集中冲刺攻坚,审判质效在全州法院名列前茅。
在荣誉面前,刘国红始终保持平常心,他常说,为群众服务没有完成时,只有进行时。这就是刘国红,一个在贵州苗岭深处继续奔走的全国模范法官。
刘天周:用实际行动诠释责任担当
【人物简介】刘天周,男,汉族,贵州省开阳县人,1980年生,中共党员,现任开阳县公安局党委委员、副政委。从警21年,刘天周始终用实际行动服务人民群众、推进社区治理的基层综合性战斗实体,践行公安派出所民警维护辖区稳定、守护一方平安的职责使命。曾荣立个人二等功2次,个人三等功4次,获得中央政法委“双百政法”英模、贵州省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
法安天下,德润人心。
扫二维码用手机看